江苏常州:智慧广电赋能文化主阵地建设
时间:2025-09-16 来源: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分享:
作为传播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传输阵地与文化服务核心平台,江苏有线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的使命任务,充分发挥“党媒政网民屏”优势,以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为引领,以智慧广电建设为引擎,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,在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大局中,努力探索一条“融合、创新、惠民”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之路。
构建“智慧广电+”融合传播新体系,筑牢文化传播主阵地
打造新媒体融合平台。依托电视大屏、“视界观”移动客户端、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等平台,以“智慧广电+”多场景协同的方式,实现从用户接触到服务交付的无缝衔接,构建“大屏带小屏、小屏促大屏、多屏连用户”赋能体系。如数字电视“视界TV”,节目丰富,操作便捷,智能电视一键安装;“视界观”集新闻资讯、政务发布、文化服务、民生应用、用户互动于一体,打造自主可控的客户端,成为展示江苏形象、服务百姓生活 “掌上平台”,以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”为切入点成立头条视听短剧公司,打造“微短剧+文旅”网络视听新业态。赋能文化产业数字化传播矩阵。打造自主可控新时代文明实践“视界云”平台和大数据管理平台,搭建内容生产、供给、传播、感知“四位一体”省级宣传思想文化服务“中央厨房”,升级理论宣讲、教育服务、文化服务、健康体育、科技科普五大平台内容模块,推出主题项目和创新场景,打通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创新主题宣传全媒表达。围绕党的二十大、中国梦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,综合运用5G通讯、4K交互、虚实共生、超感体验等数字技术,推出系列融媒产品。如打造“何以长江·长江文化数字大展”,以全新视角解码长江文化宏大叙事,充分发挥超高清对行业拉动作用,总传播量突破2.3亿。以人文价值为引领,利用AIGC赋能内容创作,满足用户各美其美诉求,有效提升内容新质生产力。

深化文化服务内容的供给改革,以智慧网络惠及全民
全力推进“智慧广电乡村工程”全覆盖。将文化服务深度嵌入乡村振兴战略。在全省行政村普遍部署“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电视平台”,整合理论宣讲、政策解读、农技培训、文化娱乐、便民信息等资源,提供“菜单式”点播服务,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乡村治理的“智慧中枢”。如常州溧阳打造“一镇一品”区域电视门户,实现直播、回看、点播内容融合推荐,让用户享受定制化、个性化、交互性节目内容。实施“广播电视4K/8K+文化”精品工程。依托广电网络高带宽、低时延、安全可靠优势,大力建设超高清制播体系。开设“江苏文化云”4K/8K专区,集中展播《江南文脉》《非遗江苏》等高品质纪录片、戏曲、演艺直播,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窗口。与文旅合作,将全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重要文保单位的虚拟展陈、专家导览通过高清互动电视送入千家万户,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“活起来”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建设智慧广电“社区文化”生态圈。依托广电网络和智能终端,打造集社区公告、邻里互动、社区文化展示、在线教育、健康养老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。与公共图书馆系统对接,实现电视端“云借阅”;与老年大学合作开设“电视课堂”,有效弥合“数字鸿沟”,让优质文化服务触手可及。如推出“红色基因·精神永续精品党课空中课堂”,江苏有线与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编剧共同出品100余部“树正气、接地气、涨人气”大小屏融合精品内容。

构建开放生态机制,增强文化融合新活力
优化文化创建新机制。打破原有按地域或业务条块分割的架构,组建全媒体生产中心、项目运营中心、融媒运营中心、人工智能技术创研中心等专业化部门。跨部门组建虚拟团队,实施“项目制”运作,攻坚重点项目,强化广电资源统筹和协同作战能力。创新用人机制与激励模式。全方位培养、引进、用好人才,江苏有线以“223有线远航”人才工程为牵引,精耕细作“890菁英实训营”,稳步推进“点燃计划”,常态开展“人才会客室”,健全人才成长矩阵,鼓励内部“微创新”和“揭榜挂帅”,对大众市场、政企业务、技术创新等核心岗位,探索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基层单元队伍和薪酬体系,为优秀年轻人才提供锻炼成长舞台,激发热情活力。深化开放合作生态构建。积极抢抓全国一网整合和广电 5G 建设一体化发展新机遇,进一步强化数智赋能,不断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。以承接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,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、繁荣发展汇智聚力,加快优化数智产业空间布局,推动江苏有线的“链”式发展和“文化+”产业生态圈的构建,促进与生态伙伴从共商、共建、共享走向共赢。

广电网络不仅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,更是文化强省的主力军。唯有在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同时,勇于拥抱变革、深化融合、锐意改革,才能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优势转化为服务大局、服务人民的强大效能,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壮阔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章。